人物传略 李伯钊(1911~1985)
李伯钊,笔名戈丽。重庆市人。中国戏剧教育家、作家,苏区红色戏剧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1924年,李伯钊考入重庆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我党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人萧楚女影响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冬,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毕业后在该校做翻译工作。在苏联学习和工作期间,她克服困难,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了便于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她还积极学习车工、纺织、医护和军事技术。1928年夏,在莫斯科召开的少共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李伯钊任少共中国代表团翻译。她出色的工作,得到周恩来、蔡畅等同志的赞扬。1930年冬,她奉调回到上海,从事工运工作。
1931年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李伯钊绕道香港进入闽西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兼彭(湃)杨(殷)军事学校政治教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闽西,李伯钊一面授课,一面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活动。在庆祝“五一”节时,她复排了曾在莫斯科上演的剧本《明天》,如此大型的话剧隆重演出,在苏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从此,她逐步成了苏区红色戏剧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1年秋,李伯钊前往江西瑞金,先后任中央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等职。不仅为红军部队和地方培育了大批文艺骨干,还同胡底、钱壮飞同志合写出《战斗的夏天》、《无论如何要胜利》、《为谁牺牲》等话剧,并亲自参加演出。
1934年秋参加长征。
版权所有:古田会议纪念馆 闽ICP备2021012075号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85号
电话:0597-3641143 业务联系电话:0597-3641143 闽公网安备 35082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