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服务
站内检索:
【科研服务】

2017-05-01人物传略萧劲光

时间:2017年05月01日    点击量:

人物传略 萧劲光(1903~1989)


萧劲光,湖南长沙人。大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30年12月初,萧劲光受党组织委派来到闽西苏区,就任闽粤赣边区军委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同时任闽粤赣边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萧劲光到任后,即去部队视察。但他感觉部队状况比他预想的差距很大。几个月前,闽西红军按照立三路线的军事部署,原有的主力红12军奉命北上攻打南昌,新成立的红21军向广东东江两次出击,目的是以广州为中心,促成闽粤赣三省暴动,结果屡战屡败,损兵折将,根据地越来越小。而后,不久前由红20军、红21军合编成的闽西红军新12军,在与永定民团的战斗中败走苦竹、龙潭,只剩下600余人,几百条老套筒和土枪,子弹也奇缺。连续的败仗,使那些出身贫苦农民的干部战士个个衣衫褴褛,情绪低落。萧劲光却对这支部队却很有信心。认为部队人员虽少,装备虽差,但终究是自己的军队,比大革命时期寄人篱下,受人排挤,任人宰割要好得多。

萧劲光视察完部队,了解闽西态势后,即与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等调整部署,调东江的红11军48团参战,命令新12军作好充分准备,随时投入反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1931年1月初,东江的红48团与永定地方武装6000余人大举进攻永定城,击毙县保安队长及民团团总,其残部逃往峰市。是役,缴快枪300余杆,子弹万余发。至1月中旬,收复永定大部分地区。2月间,新12军集中优势兵力,向分散和弱小之敌反攻,一举聚歼龙岩大、小池之敌,地方武装也相继收复坎市、船巷、白土等地。至此,蒋介石以闽西苏区为重点发动的第一次军事“围剿”宣告失败。

1931年2月,蒋介石令何应钦带队,调集2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3月,广东军阀香翰屏以一部分兵力进占永定峰市,张贞部出动一个团进攻永定坎市,企图夺取湖雷、龙岗,贯通闽粤军阀的联系,对闽西苏区采取包围之势。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邓发于4月在“虎岗会议”上中央代表的压力下,名义上是继续反对立三路线,实际上接受了比立三路线更“左”的死守硬攻的方针。

虎岗会议后,萧劲光奉命将新整编的新12军从北线往永定,选择了距虎岗30里的敌占地坎市为攻击目标,向金丰一带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展敌后游击战,达到保卫虎岗的战略目的。但是,一场攻坚战打成了消耗战,坎市没拿下,部队伤亡不小。在上级的频频催促下,萧劲光于5月29日、31日又接连带兵去打大、小池两个据点,由于敌方早有充分准备,工事坚固,准备优良,萧劲光在其戎马生涯中又添上了两笔不成功的作战记录。

此后,新12军陷入了军事的被动,敌人在哪里进攻,萧劲光就率部队到哪里阻击,部队拉来拉去,疲于奔命,不顾敌强我弱,打的多是阵地战、正规战,始终处于被动应付,单纯防御的地位。

在这期间,由于忽视了政治工作,部队中产生了单纯的军事观点,出现了军阀主义、惩办主义和脱离群众的现象,加以开展了错误的“肃清社会民主党”的肃反运动,产生了“北四区事件”、“东三区(溪口)事件”、“丰稔事件”,造成了内部分裂,大大削弱了战斗力。在红一方面军横扫七百余里、连战连捷的鼓舞下,闽西第二次反“围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岩永杭中心革命根据地区域由原来的48个缩小到22个。

1931年6月底,蒋介石集中30万大军,亲任总司令,还带着德国、日本和英国的军事顾问,坐镇南昌,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闽西苏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在闽粤赣特委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围绕“向南进攻”还是“向北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执。一番争论后,大家把眼光逐渐转向萧劲光。他毕竟是留学苏联学过军事的。这半年多来,尽管精疲力竭的部队屡遭挫折,但在险恶的局势中,萧劲光总是处事不乱,遇险不惊,率领部队几次化险为夷,取得了一些局部战斗的胜利,赢得众人的信任。

萧劲光站起身,指划着桌面上的军用地图:“南线敌人有张贞、香翰屏等部队,实力最强;北面敌人仅为地方团匪、力量薄弱,而且地域广阔,粮食充足,群众基础好,又与瑞金苏区毗邻,可以与中央苏区打成一片。我的意见,部队应当向北发展”。

“我看行”。闽粤赣军委主席邓发表了态。

“我也同意”。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点头说。

最后,中共闽粤赣省组织部长罗明作了归纳,形成了决议:

(1)先打永定、上杭之间的庐丰、丰稔两据点,巩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络线,然后主力向汀州、连城方向发展,争取与中央苏区打成一片;

(2)留下一个红军独立团配合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保卫根据地,牵制敌人;

(3)省委北移,第一步移向上杭白砂。

这样,闽西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战略意图基本形成。

7月上旬,国民党第49师张贞部首先向龙岩之大池攻击,接着上杭团匪钟绍葵部又向上杭白砂发起进攻。

在强敌进攻面前,萧劲光与张鼎丞等立即赶赴上杭指挥作战,命令新12军主力主动撤离白砂、旧县,引诱和分散敌人的力量。

新12军北上作战,南线敌张贞部以为有机可乘。8月9日,张贞部分三路向虎岗大举进攻,次日占领虎岗。省委机关撤至白砂,军情紧张。

在这严峻形势下,萧劲光急调新12军南下,并亲自率领警卫营和闽粤赣边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学员400多人,在上杭蓝家渡与敌激战,敌钟绍葵部死伤惨重。这时,上杭边界的新12军主力奉命突然回师上杭,在上杭赤卫团配合下,向上杭西部的汀江渡口回龙出击,尔后沿江而下,直取离上杭县城10多公里的梅溪,会合军事政治学校学员和上杭、永定两县的赤卫团,在萧劲光的率领下迅速向上杭东部地区进发。12日晨,新12军及地方武装数千人,袭击上杭庐丰,激战一昼夜,击溃钟绍葵部第四、第十独立中队和第一中队、教导队,当天深夜撤至蓝家渡。次日钟绍葵部从上杭城向蓝家渡追击。萧劲光率部以逸待劳,凭借有利地形,迎头痛击来犯之敌,一阵激烈交锋之后,敌抵挡不住而溃退。萧劲光即率部队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丰稔。他以退为进,把拳头收回来,又重重地打出去,变小胜为大胜,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步作战计划。

随后,新12军转至白砂。接着,留在岩永杭的独立团攻占通往汀州之咽喉的连城新泉。

这样,闽西战场形势开始改变,苏区军民由被动变为主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抑制了敌人的进攻。

然而,萧劲光深知要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军事“围剿”,关键在于部队能否完成制定的第二步作战计划。他必须破釜沉舟,用最快的速度“围魏救赵”,解闽西苏区之围,为苏区打出一条既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又能恢复根据地的新路。

萧劲光率领部队向汀连方向疾进,以巩固闽粤赣苏区的联系,冲破敌人的围攻。9月4日,新12军开赴连城之朋口。

9月6日拂晓,敌卢新铭旅与马鸿兴团800余人,在民团的配合下,分三路向新12军进攻。敌军主力与新12军102团一营一连接触后,三连闻枪声增援,20分钟结束战斗,敌向连城逃窜。首战告捷,要夺连城,易如反掌。所以,萧劲光决定先行攻取汀州。8日,新12军在钟屋村一场恶战,击溃了敌马鸿兴团,接着,萧劲光率部长驱直入,经河田于12日攻克汀州。

部队稍作休整,萧劲光命令红100团迅速尾追残敌。18日上午,新12军在与连城守敌卢新铭旅及当地民团1000多人激战。红100团首先发动进攻,激战仅20分钟,打得敌人难以招架,向姑田、小陶一带逃窜。不料红102团从右翼抄袭过来,追击30里,把卢新铭吓得失魂落魄,落荒而逃。至此,萧劲光率部圆满完成了第二步作战计划,从而打通了闽西苏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

萧劲光率领新12军连续作战,四战四捷,先后攻克汀州、连城,打得虑新铭及其马鸿兴溃不成军。

1931年11月,萧劲光作为闽西苏区代表,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当上第一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肖劲光调任红五军团政委,做教育、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1932年4月,萧劲光率部参加东路军攻打龙岩、漳州的战役,歼灭国民党张贞部主力。1933年11月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受到错误处理。在逆境中,他相信党,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忍辱负重为革命工作。遵义会议后,中央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理。


版权所有:古田会议纪念馆 闽ICP备2021012075号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85号

电话:0597-3641143 业务联系电话:0597-3641143 闽公网安备 35082302000102号

触碰右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