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服务
站内检索:
【科研服务】

2015-04-20闽西文博事业发展概述

时间:2015年04月20日    

闽西文博事业发展概述

傅柒生 赖文燕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界于武夷山脉与博平岭山脉之间,既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又是闽南“金三角”腹地,为东南沿海与内地的缓冲过渡地带,东和东南与泉州市永春、安溪,漳州市华安、南靖、平和接壤;南与广东梅州市大埔、蕉岭、平远毗邻;北和东北与三明市宁化、清流、永安、大田相连;西和西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瑞金、石城交界。龙岩市现辖新罗区(原县级龙岩市)、漳平市、长汀、上杭、永定、武平、连城等五县一市一区,但历史上所指闽西,范围更广,尚包括今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以及漳州市的平和等地。龙岩市面积19050平方公里,人口295万,汉族居多,还有畲、回、苗、壮等14个少数民族。

历史上,龙岩市在夏、商时期属扬州,西周属“七闽”地,东周为越国地,秦属闽中郡,汉初为南海王织的封地,后为会稽郡冶县(后汉更名为东侯官)地,三国属吴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辖地包括闽西和闽东南沿海一带,领原丰、侯官、温麻、晋安、新罗、宛平、同安、罗江8县,新罗县治所在今长汀县境内,为闽西有史以来可查的最早设置的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汀州始建。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汀州升为汀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称汀州府。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废除了府州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原汀州府、漳州府、龙岩直隶州所辖各县,均隶属福建西路道(翌年改为汀漳道)管辖,治所在龙岩(今新罗区)。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阀后,废除了路道制,实行省、县二级政制,汀漳道下辖各县直属福建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下设了8个专区,闽西各县属第八专区,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改称为龙岩专区,1970年7月,又改称为龙岩地区,直至1997年5月1日,龙岩地区撤地设市,称龙岩市。

温家宝同志曾指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总体来说,闽西的文物保护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的充分肯定。


一、龙岩文博事业的发轫


龙岩市文博事业起步较早,发轫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早在1930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就提出:闽西苏维埃政府及各县苏维埃政府均应设立革命纪念馆,以加强对党团员和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1934年1月,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筹建的中央革命博物馆在瑞金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央苏区主体构成之一的闽西苏区在中央革命博物馆的创建中,积极参与,大力配合,贡献突出。

龙岩市文博事业较为科学系统地创立和发展,主要还应归功于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厦门大学教授林惠祥先生。林惠祥教授是开展闽西考古的第一人,特别是他对闽西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进行的调查、发掘、研究,填补了闽西史前文化的空白,完善了闽西历史的丰富内涵。早在1937年初夏,林惠祥教授就转辗香港、汕头等地来到闽西的武平,自费开展了为期7天的考古发掘,先后发掘了小径背山、大洋坪山等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出石器84件、陶片千余件,翌年,林惠祥教授携带这些器物前往南洋参加第三届国际远东史前学家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福建武平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论文,受到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解放后,林惠祥教授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闽西的文博事业,多次领导他亲自创办的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赴闽西开展考古工作,1955年,林惠祥教授亲往长汀作了21天的考察、发掘工作,同时还对长汀城郊、龙岩(今新罗区)等地进行了调查,收获颇丰,后来在考古界最权威的刊物《考古学报》上发表了《福建长汀河田区新石器遗址的调查》等论文。但总体而言,旧中国的闽西文博事业极端落后,除了林惠祥教授外,很少有人从事闽西的考古调查、发掘、文物搜集、研究工作,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大量的文物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与修缮。


二、建国初期文博事业艰难起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文博工作。龙岩市以革命文物为重点的文物、博物馆事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50年代,收集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整理开放了一些重要革命旧址,尤其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来到闽西,推动了本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征集工作,1956年冬至次年2月,全区共征集革命文物5199件,其中有毛泽东于1930年5月写下的光辉论著《反对本本主义》。1958年3月,在省文管会的协助下,成立了“闽西文物普查队”。分2个队进行考古普查,在武平、长汀发现了古文化遗址304处,获石器1274件、陶器138件及大量陶片。1959年成立了龙岩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展文物普查,陆续修复了后田、金砂、才溪、古田等一批革命旧址,并布置陈列展览,对外开放。

1961年3月4日,古田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指示中联部负责同志:今后外国兄弟党代表团和个人来华参观时,多请他们到上杭、古田、才溪走走,看看我们在当年艰苦环境下是怎样闹革命的。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文物、博物馆事业一度受到干扰和破坏。


三、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博事业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蓬勃发展。

各县陆续公布了革命文物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纪念“红四军入闽暨古田会议50周年”活动前后,维修、复原了一大批革命旧址,并落实了各级文保单位的“四有”工作。1980年起,各县陆续公布了古代文物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11日,全区有8处(13个点)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长汀县革命旧址1处(6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连城四堡印刷作坊、永定土楼榜上有名。我市4处文物(13个点)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有连城培田村古建筑群、永定西陂天后宫、福建土楼和古田会议旧址群。

从1981年起,闽西各县普遍开展了文物普查工作,特别是1987年12月到1988年3月,在省考古队的支持下,成立了龙岩地区文物普查队,分2队到各县(市)127个乡、镇进行普查,全市共计普查古文化遗址612处、古城址15处、窑址18处、其它遗址27处、古墓葬66处、石刻109处、古建筑32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281处、近现代文物旧址136处。

到2013年止,龙岩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39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90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长汀县还于1994年被纳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列,上杭古田镇和连城宣和培田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永定湖坑镇、连城四堡乡、漳平双洋镇和新罗适中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庙前芷溪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市共有14座博物馆(纪念馆),其中归口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有13座,另有一座归口民政部门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闽西实现了“县县有博物馆”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以革命文物为主、古代文物为辅、兼及其它门类”的发展格局,并建立了2座私立博物馆:永定土楼文化博物馆和连城方志馆。此外,2002年,古田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评为一级达标纪念馆,2008年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龙岩市现有文物事业编制140人,绝大部分为大专以上学历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1名。闽西有馆藏文物近10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5件、二级文物582件、三级文物近万件,其中大部分为红色文物,龙岩成为福建省红色文物资源最丰富的市。全市各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接待、收藏保管、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起来,而且成绩卓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文物普查和考古勘探红红火火


龙岩市的史前文化原本显得比较单薄,但随着奇和洞遗址的发现,状况明显改变。

2009年1月,古田会议纪念馆吴锡超副研究员带领广西考古技工在在武平猪仔溶洞1号洞发现晚期智人牙齿化石1枚,2年后省博物院范雪春研究员带队在猪仔溶洞2号洞发现晚期智人牙齿化石3枚。

与此同时,漳平奇和洞遗址发现了完整的晚期智人颅骨和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层,时代距今17500年至7000年。这批先祖揭开了闽西人类历史的序幕。

奇和洞遗址是一个系列完整、类型多样的史前洞穴化石点和古人类洞穴址,2008年12月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傅柒生和2009年2月吴锡超带队两次调查表明,奇和洞遗址的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剑齿象哺乳动物群化石层,采集数百件哺乳动物化石,共计7大类12科21种。后来范雪春带队经多期的考古发掘,出土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使用石片、石锤等大量打制石器、烧骨等文化遗物,及新石器时代人工活动面、房屋面、灰坑、柱洞等遗迹。其中,在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的晚期智人颅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的骨质鱼钩、石质鱼形饰件是福建省境内的首次发现。奇和洞遗址是福建省迄今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将龙岩市的人类文明史推进到了至少17500年,而且晚期智人头盖骨在文化层被发现,这在国内、省内也是唯一的。

2002年4月份,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闽西文博界同行的配合下,发现了谢屋后山遗址、鱼仔山遗址两处旧石器文化遗存,但并未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在谢屋后山遗址采集石器、石片、石核和断块等石制品7件,鱼仔山遗址采集到砍砸器等旧石器时代石制品5件。

1990年10月,在原县级龙岩市(今新罗区)适中采集到石片1件、尖状器1件、凸刃刮削器1件、石钻1件,器形细小,人工打制特征明显,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距今约1万年。2008年12月傅柒生带领龙岩市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题考古调查队在上杭城关大雨上遗址采集标准的砍砸器1件;2010年1月吴锡超副研究员带领双永高速公路考古调查队在漳平西园红寨山遗址采集砍砸器2件。

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较广:武平54处、永定16处、长汀13处、上杭6处、漳平6处、连城4处、新罗3处,均发现少量石器和陶器。石器种类以磨制石镞、石锛最为常见,器物体型较小。陶器以泥质灰陶、红陶、夹砂红陶、黑皮陶为主,多为软陶,完整器物少,器形有罐、壶等,出现少量鼎足,纹饰有蓝纹、绳纹、方格纹、刻划纹及素面等。

青铜时代遗址分布较广、遗物较多,以汀江上游和武平平川河两岸分布较为集中,但这些遗存同样缺乏文化层,遗物皆为采集所得。这一时期的手工制造业比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如采集的商周时期石器以磨制石镞、有段石锛为多,并出现石矛、石戈和釉陶(原始瓷),石器体大而精致;陶器都为硬陶,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素面较少,纹饰还有云雷纹、回纹、米字纹、席纹、弦纹等,器物口沿、颈部、底部有明显的轮制痕迹。这一时期的墓葬尚未发现,作为时代最大特色的青铜器也很稀少,1982年7月在武平县十方镇集贤村沙墩出土了一指青铜剑,长49.5厘米、宽4.5厘米、重700克,剑身隆脊起棱,这是福建迄今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剑中保存较好且最精美的一件。在永定湖雷也曾出土过一把西周铜斧,长方形,刃利,重300.3克。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而南方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北方士族百姓纷纷南迁,其中的一支筚路蓝缕,辗转迁徙,定居于闽西,逐渐形成后来成为汉民族重要一支支系——客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闽西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唐宋至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和文物比较丰富。唐大历四年(760年),汀州刺史陈剑在长汀卧龙山南白石村建汀州城,宋明两代又有扩建,为全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新罗区江山宋代城墙以及上杭城、武平中山、连城新泉、漳平菁城、永定峰市等明代城墙(址)仍历历在目。除城、寨址外,其它如寺观宫庙、楼阁塔桥、书院民居等建筑保留众多,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所建。以当地民居——土楼最富特色,被誉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机构的官员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多次到土楼参观考察,都不约而同地作了高度的评价。目前,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不久的将来,必会有捷报传颂。明末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永定、新罗、漳平等地陆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群体住宅,尤以永定土楼最为著名,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形式奇特,这些为外迁而入的客家人所建筑据有的特色住宅绝大多数为土木结构,用古老的夯土技术夯筑而成,或独处一隅,或相连成群,高则四、五层,内外层层相套,形式主要有方楼、圆楼、五凤楼三种,方楼以永定高陂“遗经楼”、圆楼以永定古竹“承启楼”、五凤楼以永定高陂“大夫第”为典型代表。各县明清所建的文庙、天后宫大都保存较好。

龙岩市经普查发现有18处窑址,最早为宋代,明清较多。位于长汀县南山乡南山村的南山碗片山宋代龙窑,基长6.3米,宽5.7米,堆积大量瓷片和窑具,采用叠烧、匣钵御烧和支圈迭烧方法,品种有碗、罐、杯、壶、炉等,釉色以黑、青白(白中泛黄)为主,酱色釉为次。

全市共普查到古墓葬66座,最早为唐代,明清较多,大多是三合土构造,呈“凤”字型,规模较小。1964年在新罗区青草盂发现并发掘了明代王尚贤墓,棺椁二层,干尸,服饰完好,死者口含玉璧,手握玉璋,腰系绣荷包,胸放葡萄铜镜,足蹬元宝,出土的随葬品有官服、玉带、缕雕玉器18件、元宝1对、官印1方及一些银器、瓷器等物。

全市普查发现石刻129处,其中摩崖石刻16处、碑碣91方,内容有命景、记事、禁令等,以连城冠豸山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石刻字迹也最多。

龙岩是著名的书画之乡,留下了众多骚人墨客名士的稀世墨宝,如李灿“刘海戏金蟾”中堂、华喦“四景屏”、林则徐“江左风流”题匾、宣统帝“大事业从五伦做起”条幅、康熙壬寅年(1722年)畲族祖图等等。

龙岩是福建省主要侨区之一,有许多华侨文物,如永定虎豹别墅、上杭李氏大宗祠等。

龙岩还是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中心地域,众多的客家文物成为仰视中国历史崭新视角的重要证物,长汀客家博物馆是客家文物的荟萃之地,上杭的客家族谱馆成为客家人寻根追祖的捷径。2000年11月,在龙岩召开了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第六届世界客家家学术研讨会,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闽西来,更强烈地激荡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客家情潮,世界客属乡亲络绎不绝地回到闽西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探究文物,从而有利于客家文化的研究、宣传、保存和整合,也有利于客家文物的搜集、整理、展览和研究,如龙岩客家文物展的成功展出、连城客家方志馆的竣工落成都是此次恳亲大会催生的产物。

龙岩市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多次揭竿而起,举行农民起义。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率兵在适中等地进行顽强的抗元斗争;太平军多次进军闽西,在上杭南阳留下了17首的壁诗,在漳平永福张贴着“天将曾示仰”的布告;辛亥革命的武装斗争风云席卷长汀、永定、上杭等县,天翻地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西人民不断地在黑暗中摸索,英勇前进,1921年,邓子恢等人率先创建了进步组织“奇山书社”,于后创办了影响广泛的革命刊物《岩声》。1926年,闽西各地陆续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积极发展革命力量。1927年9月,周恩来、朱德等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进入闽西,号召“革命者来”,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3月至6月,在邓子恢、郭滴人、傅柏翠、张鼎丞等人领导下,闽西先后爆发了龙岩后田、上杭蛟洋、永定等地大暴动,声震八闽。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二次由赣入闽,促进了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飞速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并日愈巩固,显现出“分田分地真忙”、“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喜人景象。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今新罗区)宣告成立,此后,闽西苏区逐渐与赣南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人民大力配合主力红军卓有成效在开展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闽西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和壮大了人民革命武装,保全和丰富了土地革命的果实。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共同抗日,闽西南红军和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于1938年2月底,在东肖龙泉村举行盛大的誓师大会,会后,告别父老乡亲,踏上漫漫的抗日征途,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屡建奇功。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闽西参加和领导过伟大的革命斗争,瞿秋白、何叔衡等人还捐躯长眠于闽西这块青山郁郁的红土地。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上杭古田胜利召开;福建省最早期的共产党高层首脑机关——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省军区都曾设在有“红色小上海”之誉的长汀;上杭的才溪乡成为了毛泽东倍加肯定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1950年,毛泽东还为才溪亲笔题写了“光荣亭”……英勇顽强的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10多万闽西英雄儿女涌进了革命的滚滚洪流,据统计,龙岩全市共有长期坚持斗争的革命基点村610个,为革命献身的烈士2.36万,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1987年以前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闽西儿女有68位,占全省将军总数的82%。革命先辈用鲜血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书写了在中国革命史上光辉夺目的红色篇章,名垂青史,他们所留下的丰富的革命文物,成为闽西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全市有革命纪念性建筑物69处,其中全国重点革命纪念性建筑物2处(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五、结语


如今的闽西面貌一新,欣欣向荣,促进了闽西文博事业蒸蒸日上,引起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热情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曾三次来到闽西,二次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给闽西的文博工作者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1989年和2004年,江泽民同志为古田会议纪念馆亲笔题词:“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完古田会议纪念馆后,都感叹说:“这个纪念馆太好了,”“内容太丰富了!”另外,全国人大、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许多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还专程到闽西检查指导文物工作,为闽西文博事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如今,闽西正在蓬勃发展,闽西文博事业亦如是。可以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文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以《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武器,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闽西文博事业一定可以开辟出崭新的天地,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古田会议纪念馆 闽ICP备2021012075号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85号

电话:0597-3641143 业务联系电话:0597-3641143 闽公网安备 35082302000102号

触碰右侧展开